标题:
7月12~16日大美青海行:青海湖 门源油菜花 塔尔寺
[打印本页]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6-27 15:59
标题:
7月12~16日大美青海行:青海湖 门源油菜花 塔尔寺
亲,每年的7月8月是青海最美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各地大量的游客汇聚于此.应大家要求,7月份咱们继续青海行.
说明一:每年这个时候青海旅游高峰期,住宿相当紧张,因此价格比较高,而且条件相比还差一点,因此如果比较挑剔的话就请绕行.
说明二:本次活动为长途活动,为了尽量减少劳累,因此安排为12号晚上行车,13号白天到兰州略做休息.
说明三:本次活动需要提前交费.另外本次活动统一购买保险,请交费自行传个人资料.
说明四:
本次活动提前已经定房定车,因此风雨无阻,所有已交费人员因个人原因不能出行者,费用不退,但可以转让.
一.具体安排:
时间:7月12日晚7:40集合,7:50准时出发.
地点:南门外城堡大酒店门口.
名额:限额48人.
报名方式:电话报名:15934888203,18991366984.或者QQ在线私聊报名.谢绝群聊报名或者QQ留言报名.
费用 (1)车杂费预计
500元
左右/人.所有小孩一律占座位,费用相同.
(2)15号青海湖边统一团餐预计35~40元/人..
(3)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具体费用待定.吃饭一律自理.景点门票一律自理.(不过咱们几乎不买门票)
行程安排:
12号周5晚上7点50出发,第二天上午到兰州后,自行游玩几个小时,可以一品正宗的兰州拉面.然后下午起程,大约下午5点前赶到塔尔寺,[为什么5点到塔尔寺呢,自有原因,上车说明].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有被誉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广大信教群众誉为“第二蓝庇尼”,游玩2个多小时,下午7点多出发返回西宁市,大约半小时到达宾馆安排住宿.住宿在西宁市正中心,晚上大家自行晚饭,很方便的;
14号周日早餐后乘车经大通前往百里油菜花基地——门源。沿途欣赏黑泉水库美景,察汗河国家森林公园。穿过亚洲第二海拔大阪山隧道,站在大坂山半山腰的观景台欣赏百里花海,这是浩门盆地的最佳的观赏点。 中午抵达门源浩门镇品尝午餐。调整休息后乘车前往百里油菜花最佳地点—观花台,观百里油菜花海。观赏全世界最大的“大地艺术”景观,60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壮阔的特有奇观。晚回西宁住宿.回来早的话,可以在西宁市内游玩.
15号:早上前往中国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途经风景秀美的-湟源峡谷,参观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后翻越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限--日月山,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正是此向南经唐蕃古道进入西藏。青海湖--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
在前往青海湖路上,经过日月山,咱们停车游玩,不进景点.然后赶往青海湖,从藏民开的小路进入青海湖.不走正门进,节省点费用哈.中午统一午饭,下午4点左右开始返回西宁.
16号周二早上7点左右,退房后开始返回,大约8点左右到西安.来回路上中途服务区可停车吃饭.最好自己多带路餐.长途旅行,路况无法预料,以上时间为大致安排,不可能绝对保证.(因为西安到西宁正常行车需要11~12个小时.)
二.注意事项:
1:活动为自发性组织,AA制活动,不了解活动性质者请勿参加.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如有意外责任自负;
2:带上足够的水和食物以及外出游玩的生活必需品,参加者请注意环保;
3:活动中要听从安排,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擅自行动,所造成的后果自负;
4:如因外力原因取消活动,将发帖告知并电话通知;
5:已报名人员如因事不能参加活动者,请及时电话取消.出行前日下午2点以后不再接受退出报名,报名不来者请自觉补交车费.
三.新人参加活动,请先了解,务必看下:
活动需知
http://www.xazzly.com/thread-4837-1-1.html
网站介绍
http://www.xazzly.com/thread-4307-1-1.html
四.新人进群15169463.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6-27 16:13
按报名顺序安排座位.报名名单:
海哥4人.
乌娜2人.
棉花糖2人.
洋洋3人.
晓瑞4人.
周娟4人.
徐起鹏2人.
枫叶2人.
在水一方3人.
喜相逢2人.
Only2人.
林鹏5人.
靠近你温暖我1人.
蔷薇2人.
琉璃刺3人.
一脚江湖2人.
只爱陌生人1人.
高建斌3人.小野兔2人.
李宁2人.
合计49人.
本色字体代表已交费人员.
本色字体代表已确认人员.
所有已报名人员+青海活动交流群125045017
大家预交费用可以通过淘宝支付,淘宝支付地址: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
23576804693
如果实在不方便网上淘宝支付的,可以通过银行帐户转帐,银行分别为招商银行,农业银行,西安银行[原商业银行]。大家看哪个方便,将把银行帐号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送.
另外本次活动将统一购买保险,报名交费后请把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发过来.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7-5 17:32
没有交费的,10号统一交,6~9号暂停淘宝交费!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7-11 07:28
塔尔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处湟水的中游。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之后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由于藏传佛教寺庙中取得佛学学位的僧人在藏语中称为“喇嘛”,所以喇嘛教这个称呼就传开了。”格鲁”是藏语译音,意思是“善规”。
佛教自7世纪传入西藏到最后形成藏传佛教,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和改革。格鲁派是15世纪才出现的藏传佛教的一支派别,因它的教规对僧人要求十分严格,故得名“善规”,又因该派僧人在做法事时戴黄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称它为黄教。虽然黄教在藏传佛教中出现最晚,但是由于管理最严,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规模越来越大,在藏族地区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黄教寺庙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西藏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以及我们现在参观的塔尔寺。塔尔寺的著名完全在于它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巴的故事我们随后再讲,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塔尔寺的第一组建筑:八大如意宝塔。
(八大如意宝塔)
和很多寺庙的情况相同,塔尔寺的各组建筑建成的年代也不尽相同。我们眼前的这一组塔建筑年代就比较晚,建于公元1776年,是根据佛经中对佛祖释迦牟尼的记载为纪念佛祖一生中的八大业绩而建。这第1座塔叫莲聚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据记载,佛祖是从他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肋下降生的,下地就会行走,共走了7步,每走一步均现出一朵莲花般的云彩,即所谓“步步生莲花”。这第2座塔叫菩提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佛。释迦牟尼出生于帝王之家,父亲期望他继承大业,但王子天性聪慧,悟性极高,深感俗世的痛苦,最后终于弃家出走,经过艰难的苦修不得解脱之后,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在天朗风清之际参悟了六道轮回,终于成佛。 因些佛经中常以“菩提”比喻成佛。第3座塔是初转**塔:在佛教中有许多专门用语,例如将佛祖宣讲佛法称为“轮**”,该塔即用于纪念佛祖初次讲经说法而建。第4座塔是降魔塔:佛经中常将不同于佛理的见解和作为称为“外道邪魔”。
在佛教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同各种反对思潮的斗争,佛教最终拥有了广泛的信徒,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降魔塔就是为纪念这一过程而修建的,并有欢庆佛教获得胜利的寓意。这座塔叫做降凡劳动保护用品:释迦牟尼出生之后3天,其生母即故去,哺育他成长当归功于姨母摩诃波波提,传说佛祖成佛之后,又为超度其姨母而降临人间,使得摩诃波小组提最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女人。这第6座塔叫息诤塔:佛教形成之后教徒内部常出现有关“正道”的争论,该塔即用以纪念佛祖以慈悲之心平息争执。这是祝寿:顾名思义此塔用以纪念教徒为佛祖恭祝寿诞而建成。这最后一座塔叫涅而建的。这8座如意宝塔均属方形底座,圆身,尖顶的典型喇嘛塔,因其形状像瓶,所以也叫“瓶塔”。这种塔普遍见于藏传佛教庙宇的进门部位,通常内部是空的,装进成千上万个小小的泥佛像,但是塔尔寺的这8个塔内埋着该寺历代高僧的衣冠,各地信徒常来这里绕塔参拜,虔诚有加,这也是塔尔寺佛塔具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这是小金瓦寺,又叫护法神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进院之后让我们首先看一看四周2楼回廊上陈列的动物标本。大家请看,有野牛、岩羊,还有狗熊、猴子等。由于是用真的动物皮毛剥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态逼真,它们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恶魔。大殿中神龛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像,它们护佑着寺庙的安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匹白马标本,相传,九世班禅曾骑着这匹白马从日喀则赶往塔尔寺,近2000公里的路程1天1夜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
小金瓦寺内的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壁画很大一部分描绘了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佛教大师,如莲花生,降服恶魔的故事。壁画中的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而其狰狞的面目形象则用对犯规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压力,因为塔尔寺中处罚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这个院落。出门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像筒一样的器具。这叫嘛呢经筒,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最常见的,筒用木头或金属做成,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筒的侧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发间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观世音菩萨的6字真言。对这6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从字面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
但藏传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6个字,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即可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信徒和僧从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着6字真言,这样既念了经书,佛祖又会保佑自己。藏族地区的牧民信徒很多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很难诵读经文,但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诵经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们采用了这种一举两得的办法。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试着转一转经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但请注意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千万不要转错了方向。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它叫祈寿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进门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前山墙上的两幅砖雕,左手的这一幅叫“鹿鹤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即是明证。
进门我们看到的这块半人高的石头,非常珍贵,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怎么回来呢?原来是信徒对佛虔诚的一种表示,实际上是对寺庙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据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够将布施贴在石头上,否则佛就不收你的。有心的人都可以试一下自己的诚意,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个小小的窍门,以后再告诉你们,好吗?大家可以试试。
各位请集中一下,让我们来看一下大殿中供奉的佛像,当中这一位是佛祖释迦牟尼,和我们汉地佛教寺庙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远。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雅。佛祖的胁侍菩萨照例是习惯上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你们大概还要问最前面的这3尊小佛像是谁?它们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
回过头我们来看一看这满院的浓阴。这种树在青海并不常见,它叫旃檀树,也叫菩提树,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达赖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但我以为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更多的是由于到了夏天,满院的绿树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烟缭绕,如入仙界,叫人流连忘返之故。
现在我们来到这座颇似农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说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庙宇的庄严,那么现在一定有种重返世俗的轻松感。这就是塔尔寺的印经院。因为寺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经书,因此,负责印经文的僧人便会整日忙个不停。现在,让我们进房间里来看看他们是在怎样工作的。
佛教传人西藏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两个地区同时传入的,所以藏传佛教经典同时受到二者的双重影响,因此,藏传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烟海。我们现在想得到汉文的某部佛经,也得想办法从藏语佛经再翻译过来塔尔寺的印经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经书的用纸是这种颜色稍暗,韧性极好的棉质纸张,经书开本都不大,多呈长条状,翻阅方便颇具古意。我们读不懂的藏文字规范端庄,秀丽整齐,像是帧帧艺术作品,有种朴素的美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次参观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们是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请大家先来看一看大经堂。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介法的场所。进门之前我们先在正门这里看一下这种特殊的工艺品,好像刺绣一样,这种艺术品叫“堆绣”,它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以求立体效果。这两幅“八仙人物”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虽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间情趣。因为堆绣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这就更显出这些珍品的可贵了。
目前的大经堂曾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后一次完成于民国四年,就是公元1915年,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从侧门进入大经堂内部)大经堂由这种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着的图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赠品,僧人们就在柱间的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团垫”打坐念经。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这一尊是弥勒佛像,有关它的故事我们等会儿再讲。这一尊是十一面观音,在藏传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由于塔尔寺是班禅活佛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著的位置是留给他的。还有这尊镏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班禅,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工艺精湛,形象逼真。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庄中透出天真,不失儿童的可爱。
(在大以堂侧面通道)
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藏式建筑的一个特别的地方:即鞭麻层的利用。平顶的藏式建筑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相适应的,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墙大面积采取“蜈蚣墙”、藏窗、鞭麻层的做法,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来呈白色,现在大家看到的鞭麻层是将鞭麻草晒干,切碎,上色之后,运用在建筑物中。鞭麻具有减压、吸湿、抗震的作用,是藏传佛教寺院在建筑时就地取材的一个典型。
这个殿叫做金刚殿,在殿的四周,布幔围住的部分是藏传佛教中形态各异的护法金刚,正中的塑像是镀金的,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宗喀巴戴的黄色桃形帽,是黄教的标志。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帽檐部位有一圈红色,是偶然现象吗?不是。历史记载宗喀巴在创立黄教之前曾师从红教,他悟性极高,以不满于当时各教派的腐化颓败,经过多年钻研,终于创立了一个教律严格又为大众所接受的新派别,传说红教徒习惯戴黄色里子、红色表面
的帽子,宗喀巴在改革成功之后将帽子翻了过来,但露出一圈红色的帽边,以表示对老师栽培的不忘之情。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磕头的虔诚信徒和僧众,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族牧民。这种全面匍匐的磕头方式叫做“五体投地”,又叫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中对佛表达虔诚的最高参拜形式。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远道来的人都是自带干粮,白天到这里还愿,夜间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规定的数目为止,而且每次之前的间隔不能超过24小时,也有一说12小时,否则前面的累积
数都无效,得重头再来。
信徒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里来向佛参拜呢?因为这里是塔尔寺的主殿,大金瓦殿,据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宗喀巴原名罗桑智华,生于1357年。宗喀巴藏语意思是湟水边人,因共生于湟水之滨,故名。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下他,剪断脐带,把血滴在地上,后来就从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树。宗喀巴后来进藏学习藏传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派他对弟子回乡省亲。母亲见到儿子的书信之后发现原来的那棵树长得更加茂盛了,树上缀叶十万且每片叶子上均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母亲感到很奇怪,便写信把此事告诉儿子,并表达了思予之情。宗喀巴大师回信安慰母亲,并让她绕树修一座塔,声称“见塔如晤儿面”。于是便有了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以后逐年又修建了庙宇殿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而那棵被修进塔里的树,慢慢又从根部衍生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棵。
(在大金瓦殿内部)
请大家先从侧面看一下这座大银塔,它便是由最早的那座塔装饰加工而来,现高11米,外部镀银并镶满了珠宝,已经不是早期的古朴模样了。大银塔内部藏有旃檀树和宗喀巴的自画像,所以信徒才对它虔诚有加。正面的这幅匾额上书“梵教法幢”四个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钦赐,这柱子旁边的两根象牙是日本国的佛僧所赠。大金瓦殿内还藏有塔尔寺历代传下的宝物如唐卡、经书、珍宝等等。每年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时,僧人们要在这晨用酥油燃起成千盏灯,诵经祈祷,浓厚的宗教气氛达到了顶点。
中国传统建筑中将四根柱子之间的范围称为一个开间。九间殿从横的方向算共为九个开间,故称九间殿,室内实际上又隔成了三个大间。我们先看这一间,中间的佛像大家已经相当熟悉,它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但在这里称为狮子吼佛像,也就是宗喀巴的母亲在旃檀树叶上看到的形象。“狮子吼”是用来形容佛祖在宣讲佛法时声音宏亮,令众生猛醒。两厢列侍的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些小神佛如:妙音天女、骡子天王等。
居中的这个殿称为文殊殿,因为当中所供奉的佛像为文殊菩萨像,他的代表法器为宝剑和经书。左右的协侍分别为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这种排列方法在佛教寺庙中非常少见,因三位菩萨实际上地位相同。这是因为藏传佛教徒认为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转世,所以在安排佛像时也将这位菩萨的地位提高了。这个殿中的几尊佛像面部线条丰满优美,在庄严中透出灵秀,是塔尔寺塑像艺术中的精品。
左手的三个开间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左右两厢的坐像分戴黄帽和戴红帽的两种。戴黄帽者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以及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和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戴红帽者为古印度两大戒律师“二胜”及古印度六大佛学家“南赡部洲六庄严”。因为在藏传人佛教的创立过程中他们的学说曾起到很大的作用。殿内两侧各有一造型怪异,面目狰狞的猛相护法神像。右侧一尊为怙主,藏语称“公保”,左侧一尊为法王塑像。
弥勒殿建于明万历五年,就是公元1577年,藏语称“贤康”,殿内主供弥勒佛像。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座镀金的坐像。它是弥勒佛12岁时的等身像。大概现在各位心里已经有了疑问:为什么今天在塔尔寺看到的弥载佛像包括这尊在内都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同?因为我们常识中的弥勒佛总是那位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胖和尚。其实这位好脾气的和尚据说并不是“正宗”的弥勒佛,而是南宋末年浙江的一位叫契此的和尚,他在世时常手提一只布袋
在集市上走,人称“布袋和尚”,圆寂后人们认为他是弥勒化身,降临凡间警示世人,但传说毕竟是传说。而因为佛教曾从印度和中原两个地区传入藏族地区,佛像在面貌上直接受到印度佛像造型造型的影响。这尊弥勒像就具有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或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更“正宗”一些。塑像内藏有宗喀巴父亲鲁木格的额骨、头发、僧帽和如来舍利、阿底峡尊者的灵骨等。佛像左、右分别为塔尔寺第一任法台和塔尔寺创建者的灵骨塔。殿内右侧圆柱下的这尊双手合上,食指向上的铜佛像,是观音像的一种,据说是件出土文物。
九间殿前这个规模颇大的院子被称为“社火院”,除了平时被寺中僧人用作“辩经”场所之外,每逢塔尔寺的几个重要宗教节日,还在这里跳大型宗教舞蹈,如马首金刚舞、法王舞、怖畏金刚护法舞等等。舞蹈的内容多取自藏传佛教教义,还包括一些藏族的民间传说,大意不过是消灾免祸,保佑平安。舞蹈中的角色均由寺中僧人扮演,舞蹈动作经过几百年时间已基本程式化。每逢这里举行活动,信徒和群众都纷纷赶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前边我曾向各位介绍过塔尔寺有名的两件工艺品,即壁画和堆绣,现在我们将要看到的酥油花,是塔尔寺最精彩的艺术品,不仅远近闻名,还曾拍成过纪录片。它与壁画、堆绣统称为塔尔寺的“藏族艺术绝”。
酥油花,顾名思义,就是用酥油捏成的。其中包括佛像、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动物等等。酥油花的来历,传说纷纭,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个传说。黄教大师宗喀巴在西藏学佛成功后,想在佛前献花表示自己的敬意,但当时在西藏正逢严冬,没有鲜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一朵花,供在佛前。从此,弟子们纷纷效仿,渐成风气。很多黄教寺院都有在宗教节日时制作酥油花的习惯,但以塔尔寺的规模最大,也最出名。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恰逢塔尔寺的四大法会之一,寺庙都要展出一批制作精美,选题新颖的酥油花作品,届时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称为“灯节”。
酥油花固然绚丽多彩,但制作过程却非常艰辛。尤其是制作的季节必须要选在冬季,作坊内还不能够生火,以保持低温,由于酥油遇温稍高便会融化,僧人在制作时若手温升高,就要将双手浸入冰冷的水中去降温,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制作时一般是先搭架子,之后捏成各种形象,需要上色的部分预先就将颜色掺入酥油内揉好。制作的时候需要非常地细心,因为最细小的地方都不能够马虎。原来塔尔寺的酥油花制作作坊分上下两个院,每年都要分别推出一套新作品,但题材事先都是保密的,有些竞争的意味,若届时推出的作品选题相同,则被认为非常吉祥。
酥油是牛奶的提炼物,在藏区应用普遍,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作为寺庙中长明灯的燃料。以前“灯节”结束之后,酥油花均被重新用作燃料。自从建立了酥油花馆之后,当年的作品就可以被保存在这种有空调的玻璃柜子中供人参观,一般可以保持一至两年。但因为每年都有推陈出新的酥油花出现,所以我们每年都可以观赏到新的艺术品。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参观塔尔寺就到这里结束了,在和大家告别之前首先让我来解答那些个贴钱币的秘密,那是因为在石头表面满了酥油,有人猜对了吗?塔尔寺以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悠久的历史,使广大佛门弟子心弛神往,虔诚参拜。同时以其浓重而神秘的宗教色彩,丰富而珍贵的艺术收藏,辉煌而奇特的宗教建筑,极大地吸引着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游览观光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7-11 07:29
寺庙简介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
湟中县
鲁沙尔镇西南隅的
莲花
山坳中,是我国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俗称黄教)创始人
宗喀巴
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
黄教
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
名胜古迹
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
大金瓦殿
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
宗教
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极佳时间。
藏语
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
弥勒
洲。
塔尔寺
始建于公元
1379年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
莲花山
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
小金瓦殿
(护法神殿),
大经堂
,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
大拉让宫
(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
密宗
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
酥油花
院,跳神舞院,
活佛
府邸,
如来八塔
,
菩提塔
,
过门塔
,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
布局
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
栩栩如生
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
佛教典籍
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修建经过
塔尔寺的由来,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建于明
嘉靖
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
大金瓦寺
、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
九间殿
、
大拉浪
、如意塔、
太平塔
、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
寝宫
、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
寺庙
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
藏族
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
歇山式
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
金刚
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此外,它还以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闻名于世,号称"塔尔寺三绝"。
塔尔寺是
宗喀巴大师
罗桑扎巴(1357-1419)的
诞生
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
夏琼寺
,16岁去
西藏
深造,改革西藏
佛教
,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 一代宗师。
传说
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
释迦牟尼
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宗喀巴去西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
洪武
十二年(1379),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掸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万历十年(1582)第
三世达赖喇嘛
索南嘉措第二次来
青海
,翌年春,由当地申中昂索从措卡请至塔尔寺。三世达赖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
米纳
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
仪式
。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
灵塔
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
四世达赖
指示,万历四十年(1612)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
名称由来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俗称喇嘛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
藏历
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
夏宗寺
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
高僧
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
》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
菩提树
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
1379年
,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
安多
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寺内布局壁画
壁画,是各个殿宇墙壁上绘画,它大多绘于
布幔
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和
栋梁
上。壁画的染料采用天然石质矿物,因此具有色泽鲜艳,经久不变的特点。塔尔寺的壁画属喇嘛教画派,因此具有浓厚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画面构想巧妙,布署适然,色调和谐,工艺精湛,手法细腻。 堆绣
堆绣
,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之一。它是用各种色彩艳丽的绸缎剪成各种佛像、人物、
花卉
、鸟兽等,然后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因此有明显的立体感,看上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塔尔寺的堆绣制作精细,构图生动别致,色泽繁富绮丽,为美术界所称道。 八宝如意塔
八宝如意塔
,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
佛祖
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大金瓦殿
大金瓦殿
,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
黄金
1300两,
白银
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飞脊装有
宝塔
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
宝镜
,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
珠宝
,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
陈放
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
玉炉
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灿烂,光彩夺目。 小金瓦寺
小金瓦寺
又名为护法
神殿
。初建于明朝
崇祯
四年(即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
拉萨
到青海塔尔寺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
蒙古
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后人把它当神马,和家神陈列供奉。 塔尔寺大经堂
塔尔寺大经堂
大经堂是
土木结构
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
建筑
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挂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
图案
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
宝瓶
、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
金碧辉煌
,给人以威严之感。 小花寺
小花寺
又名长寿佛殿,是为七世达速喇嘛念长寿经而建的,故名长寿佛殿。它已形成一个小型院落。正面为硫璃砖墙突出的小门,玲珑别致。院内种有菩提树,树叶茂盛,浓荫蔽日,清洁优雅。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像三十多座。木刻
浮雕
,层层重叠,
佛龛
背景,雕木绘金。手工雕饰精湛细致,是塔尔寺木刻艺术的结晶所在。其外形为二层代檐廊
重檐歇山顶
、屋顶四角翘起,斗拱精巧明快,犹如一幅优美的木雕画图。
寺庙文化综述
塔尔
寺院依山势建筑,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经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显宗学院设在大经堂,是塔尔寺最早的一所学府,主要学习佛学显宗理论,认为显宗是佛教的根本。学员在10至15年内学完
《释量论》
、
《现观庄严论》
、《入中论》、《戒律本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
,可获得“噶然巴”格西称号。密宗学院传授“三密大法”,即通过身密、口密、意密可达到佛境,这种意境便是“即身成佛”,经过3至5年的学习,考试成绩合格者授予“欧然巴”格西学位。医明学院是研究
藏医学
的学府,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藏医学理论体系,经答辩核准,可授予“曼然巴”学位。时轮学院是研习天文历算的学府,经考试成绩
优秀
者,可授予“泽然巴”格西学位。这些学位,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获得这些学位的僧人,深受僧俗尊敬,在寺院享有很高的地位。另有欠巴札仓,是专门学习佛教音乐、舞蹈的法舞学院,但不在正规扎仓之列。此外,塔尔寺里的印经院专门印经典著作,制版、刻版、印版、印刷、洗版、裁装等机构健全。这里印制的各种经典著作,不仅供给本寺和省内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学习用书,还销往西藏、甘肃、
四川
、内蒙等地的寺院,在保存、交流和发展
佛教文化
方面做出了贡献。 寺庙节日
塔尔寺距
青海西宁市
25公里,占地40多公顷,是藏传佛教黄教的
圣地
。它是中国
喇嘛教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是黄教著名的两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是藏区非常有名的寺庙,但是最吸引人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或晒大唐卡,又名“展佛节”
“展佛”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
角度
,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佛像实际是一种特制的大唐卡,它是一种卷轴画中极其稀少的珍品。展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故展佛又称晒佛。
晒大佛,在每年农历四,六月两次
法会
时举行,意思是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磐和
弥勒出世
及宗喀巴诞生,涅磐;通过晒佛让信徒们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并防佛像遭蛀。塔尔寺有“狮子吼”,“释迦牟尼”,“宗喀巴”,“金刚萨捶”四种巨大的堆绣佛像,每次只晒一种,在寺院山坡上展晒。晒佛仪式非常隆重,观众极多,蔚为壮观。
“晒大佛”当日清晨天不亮,塔尔寺的喇嘛们就要集中,做“晒大佛”前的各种准备,然后抬着巨大的佛像,没着寺旁的山路,往山顶上走,然后将巨大的佛像(大唐卡),从山坡下一直铺放至山脚,这时巨大的佛像就展现在来参观的成千上万名群众面前,“晒大佛”也达到了最高潮。
“晒大佛”结束后,在塔尔寺内的广场上就要举行跳神,喇嘛们带上各种的假面,跳起了各种
宗教舞蹈
。在跳神的同时,喇嘛还要念经祈祷,演藏戏,这是寺庙一年一度表演宗教艺术的舞台,是人神联欢的盛会。
塔尔寺晒大佛
时,吸引了非常多的游客来参观,包括一些外国喇嘛和友人前来助兴。
历史
由于塔尔寺是
宗喀巴大师
的降生地,成为信徒们向往的出名圣地。历史上,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六、九、
十世班禅
大师均在这里驻锡过。同时,它也受到历代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根据记载,从清
康熙
以来,朝廷向塔尔寺多次赐赠,有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该寺的阿嘉、赛赤、拉科、色多、香萨、西纳、却西等活佛系统,清时被封为
呼图克图
或诺们汗。其中,阿嘉、赛赤、拉科为驻京呼图克图,有的还当过北京雍和宫和山西
五台山
的掌印喇嘛。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塔尔寺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蜚声国内外的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总建筑9300余间,占地600余亩,殿堂25座,主要为大金瓦殿、大经堂、九间殿、
小金瓦殿
、花寺、大拉让、
弥勒佛殿
、释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全国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由于历史积累,该寺
文物
极为丰富,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特别是该寺的壁画、堆绣、酥油花,被称为“艺术三绝”,驰名中外。该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并
于清
道光七年(1827),创建该寺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藏区各地。该寺于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届时,各地群众云集,规模盛大。另外,农历十月下旬有纪念宗喀巴圆寂的“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
全国
解放
后,塔尔寺受到
国家
重点保护,
国务院
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历年拨款修葺,使之更加壮观,成为青海省最主要的
旅游胜地
。
塔尔寺原来有完整的行政、宗教
组织系统
。其行政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由总法台主持,下设
噶尔
克会议和大吉哇。噶尔克会议是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的常委会,由法台、大襄佐、大僧官、大老爷和六族干巴组成。大吉哇是噶尔克会议和全体僧人经堂会议的执行机关,由3名吉索第巴(总管全寺内务
的大老爷、负责对外联系的二老爷、负责财务的三老爷)和管理杂务的四老爷及藏汉文秘书各1人组成。大吉哇下设管理全寺粮食的“哲康”、负责印刷经典的“巴日康”,并负责管理驻
西宁
办事机构
金塔寺
。
宗教
组织的总负责人仍为总法台,下设总引经师和大僧官各1人,管辖四大学院,各学院设有本院堪布,堪布下设格贵(僧官)和经头。现由寺管会总理全寺寺务。目前共有寺僧800余人(其中活佛 11人,主要为阿嘉、却藏、色多、却西、嘉雅、米纳、扎西、本
布尔
、杨家等,完德63人)。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
)寺院,全称衮本绛巴林,意为十万金身慈氏州,是格鲁派即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该寺正式建于明朝万历5年(公元1577年),1749年,乾隆皇帝曾御赐寺额“
梵宗寺
”。塔尔寺是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一,是藏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佛教园林建筑群。寺内藏有丰富的文物,包括各种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藏文、蒙文和满文佛经和碑刻,是一座
佛教艺术
宝库。塔尔寺建筑物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集藏、汉、梵
建筑风格
于一体。
如来八塔
是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的宝塔。呈一线形,分别为:聚莲塔、
菩提塔
、多门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诤塔、
胜利塔
、涅盘塔,每座塔的底边长9.4米,高6.4米。建于1776年。其造
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酥油花、堆绣、壁画被称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每年的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四次大的法会。
塔尔寺
以大金瓦寺为中心,主要建筑依山傍塬,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
科扎
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
如意宝塔
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大金瓦寺
又称
大金瓦殿
,藏语称为“赛而顿”,即金瓦的意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面积456平方米,下为藏式“
须弥座
”,上为重檐歇山鎏金瓦顶,回廊周匝。底层前出附阶,为信徒礼拜场所。檐口饰鎏金云头挂板,正脊安装鎏金宝瓶及火焰宝珠等。殿内有高达11米的大银塔1座。外壁墙面遍贴绿琉璃砖,间以黄琉璃花饰。殿两侧各建
弥勒
殿1座。
大经堂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毁于火,1917年重建。土木结构,为藏式双层平顶建筑,汉式楼阁遥相互映。经堂面阔十三间,进深十一间。面积1981平方米。堂内四壁存放着数百册经卷。
九间殿又称文殊菩萨殿,为汉式硬山顶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面积592平方米。初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清
雍正
十二年(1734)扩建。廊柱为藏式朱色八楞柱。整座大殿以三间为一单元,由北向南分别为狮子吼佛殿、文殊殿和
宗喀巴
殿。
花寺又称祈寿殿,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系一独立的小庭院,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柱头梁枋都饰以飞禽、走兽、花卉、文纹,院墙饰琉璃砖雕。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六罗汉和四大金刚等
塑像
。
小金瓦寺
藏语称“旃康”,是塔尔寺的护法竦睿?ㄓ诿鞒珈跛哪?1631)。殿分上下3层,底层和中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底层为三面封闭的殿堂,中层为明窗式,在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上增建面阔三间的汉式
歇山顶
单檐建筑,清嘉庆七年(1802)改为鎏金铜瓦顶。殿内有佛像、鎏金宝塔、经卷、白马标本等。院内两侧和前方有绘满各式壁画的壁画廊,为两层藏式建筑。
大拉浪由经堂、
华门
、牌坊3座殿堂组成,为汉藏合璧式建筑,是塔尔寺总法台的居住处,达赖、
班禅
曾驻跸于此。居巴扎仓(
密宗
学院)系藏式平顶建筑。曼巴扎仓、丁科扎仓属汉藏结合建筑。宝塔数十座,其中并列于寺前的8座如意宝塔,方座,瓶形塔身,尖顶,根据释迦牟尼一生重要经历和传说建成。 最后终于有了塔尔寺.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7-11 07:29
塔尔寺的视频,大家可以打开以下连接观看:
http://news.cntv.cn/program/zoubianzhongguo/20110221/109871.shtml
作者:
侠客[海哥]
时间:
2013-7-11 07:29
日月山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既是湟源县、共和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省内、外流域水系分水岭和农、牧区天然分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地理概况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
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实属国内罕见。
日月山顶部由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而呈红色,故古时被称为“赤岭”,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即太阳和月亮之意。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历史地位
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
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公元7世纪,以松赞干布为首的吐蕃雅隆部落,兼并了其他部落后,在一个叫逻些(拉萨)的地方建立了吐蕃王朝,与当时的唐王朝就以赤岭为界。
松赞干布被推为赞普后,他倾慕唐王朝的繁荣与文明,贞观八年(634年),他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唐太宗对吐蕃的首次通使也很重视,当即派使臣冯德遐持书信前往致意还礼。松赞干布“见德遐,大悦。闻突殿与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可是,当时唐太宗没有同意,松赞干布几次派人向唐朝请婚也未能如愿,便决定用武力通婚,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爆发了蕃唐首次战争。松赞干布率军进攻唐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被唐军击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松州之战”。吐蕃兵败后,松赞干布遣使到长安谢罪,并派大相禄东赞备厚礼——黄金五千两及宝物珍玩数百件,到长安再次向唐太宗请婚。翌年,太宗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并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指派江夏王李道宗随同吐蕃王朝使者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王朝的国都逻些。
茶马互市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发生在农牧区交接地带的互市,赤岭互市就是较著名的一个。
唐武德二年(619年),在今青海东部地区设鄯州(治今乐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次年,唐与吐谷浑讲求和好,并达成互市协议,互市于承风戍(今拉脊山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与吐蕃定点在赤岭互市,以一缣易一马。当时青海是重要的产马之地,吐谷浑人培育的“青海骢”在唐代仍驰名于世,产于今黄南、海南等地区的“河曲马”也是国内名马。
唐肃宗以后开展了“茶马互市”,青海大批的马牛被交换到内地,内地的茶、丝绢等同时也交换到了牧区。
明后期至清初,互市地点增多,增有镇海堡、多巴、白塔儿(今大通老城关)等。
清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对互市严格控制,规定只准每年2、8月在日月山地方进行互市交易,并派军队弹压。后因这种规定不能满足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换需要,清廷便数次放宽政策,并将日月山互市地点移至丹噶尔(今湟源县),日期也予以放宽。
丹噶尔互市是日月山互市的继续,很快成为“汉土回民远近番人及蒙古往来交易之所”,在嘉庆、道光之际,商业尤其繁盛。清《丹噶尔厅志》记载丹地市场“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显赫的民族贸易的重镇
名称由来
日月山其名的由来,跟文成公主有关。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动身西去和番之时,悲痛万分,唐王赔送了一面宝镜劝慰她,要她到了汉藏分界的地方,取出来照看,从镜子里就能够看见家乡和父母亲人。历经艰幸,辗转到了赤岭,公主思亲心切,便取出宝镜照看,镜中显现的只是自己消瘦的面容和残阳斜照下的赤岭山脉,她此时才明白,父母是为江山社稷而哄骗了自己,悲愤伤心之下,把宝镜扔了出去,摔成了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故事传说
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海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当文成公主行至赤岭,将要离别唐朝管辖的土地,心中一片怆楚。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
继这次和亲的70年后,唐又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弃隶缩赞,金城公主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又一次经过了日月山。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对于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日亭、月亭在当年公主驻足的地方高高耸立,站在亭前西望,当年崎岖艰难的路程如今已变成了连接汉藏人民的康庄大道
欢迎光临 西安自助旅游网 (http://xazzly.com/)
Powered by Discuz! 7.2